当前位置:首页 >互聯網 >現代熱帶雨林的起源可追溯到白堊紀末期的小行星撞擊

現代熱帶雨林的起源可追溯到白堊紀末期的小行星撞擊

2025-11-02 09:57:53 [娛樂] 来源:不失圭撮網
現代熱帶雨林的起源可追溯到白堊紀末期的小行星撞擊
現代熱帶雨林的起源可追溯到白堊紀末期的小行星撞擊
現代熱帶雨林的起源可追溯到白堊紀末期的小行星撞擊(Credit: From: Hace Tiempo. Un viaje paleontologico ilustrado por Colombia. Instituto Alexander von Humboldt e Instituto Smithsonian de Investigaciones Tropicales. Banco de Imágenes (BIA), Instituto Alexander von Humboldt. / Carvalho et al., Science (2021))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EurekAlert!:在對跨白堊紀-古近紀(K/Pg)界線的數千個花粉和葉子化石的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小行星撞擊的巨大災變導致了地球全部陸地生命的近75%被毀滅;它急劇重構了熱帶森林,為地球上最多樣化的生態係統之一(即新熱帶雨林)的演變做好了準備。盡管發生在近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的該撞擊事件對全球陸地生態係統造成浩劫,但其對熱帶森林的長期影響依然成謎。這主要是由於人們對該地區的古代植物缺乏探索,該類研究才剛剛開始提供評估這些問題所需的數據。
Mónica Carvalho和同事們用從哥倫比亞找到的花粉和葉子化石來表征該撞擊如何改變了南美熱帶森林,他們發現,撞擊後的物種組成和森林結構發生了大規模的變化。據他們的發現披露,白堊紀晚期的雨林特征是具有稀疏林冠環境。但是,在K/Pg界線處的植物多樣性下降了約45%,而且滅絕現象普遍存在,特別是在種子植物中。盡管這些森林在之後的6百萬年中得到恢複,但被子植物或開花植物開始在森林中占主導地位。這種轉變導致了封閉的林冠結構和植物多樣性的分層、垂直分布,後者定義了現代的熱帶雨林。
Bonne Jacobs和Ellen Currano在附隨的《視角》文章中討論了這項研究和其它研究的發現如何證明K/Pg撞擊事件後的恢複和持久影響以及物種滅絕事件是可變的,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和隕石坑的靠近程度以及諸如氣候等局部情況。Jacobs和Currano寫道:“今天,世界正在經曆第6次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但這一次,地球上沒有任何地方可以遠離造成滅絕的終極原因—人類。似乎每個地方都有或將有嚴重的貼近擾動,即使它們程度不一。”

(责任编辑:鬆本孝弘)

推荐文章